构建产业计量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计量被喻为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要实现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离不开计量基础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以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计量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大量涌现,服务产业发展的量值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获得国际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计量在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产业计量由于定位准确、成效突出,以计量测试的杠杆撬动产业发展的痛点,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从中央到地方,从市场监管总局到有关部门,从行业到区域,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更好发挥计量服务产业功能作用提供了强大动力。《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计量测试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搭建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被写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0余件政策文件中。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对产业计量工作的顶层设计,专门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与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指导意见。同时,产业计量工作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22个省先后出台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体系或者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从设备购置、场地资源、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具体政策支持。

产业中心建设生机勃发。市场监管总局为充分发挥计量测试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以“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和前瞻性”为指导思想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目标,61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162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覆盖21个省级行政区域,15家中央企业参与布局建设。涵盖领域既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包括钢铁、乳制品、白酒等传统产业。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体系正加速形成。从动力电池到智能网联汽车,从增材制造到平板显示,从轨道交通到商用飞机,近年来,处处可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身影。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需求,不断聚焦产业薄弱环节,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强关键共性测量技术攻关,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超4700项,建立计量标准8311项, 研制各类计量测试设备15.3万台套,申请专利5425项,起草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3000余项,服务企业11.1万余家。产业计量打通测量技术研发到应用的创新链条,正成为工业制造向“优质制造”螺旋式上升的重要质量技术基础支撑和保障。

产业计量成果不断涌现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聚焦产业计量测试需求,查找“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测量技术等开展科研攻关,保障产品自主可控的计量测试能力逐步提高。为解决产业实践中的突出测量技术难题,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准确把握研究方向,深化产学研合作,研发了一批产业专用测试设备,新建了大量计量标准装置,有效填补了专用测量方法空白,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以及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促进和引领作用。面对产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量值控制手段缺失等问题,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积极开展多参数、在线、远程、原位综合校准技术以及微观量、复杂量、极端量等参量的准确测量难题研究,制定各类标准规范,有效解决了计量测试方法的一致性问题,促进了质量基础设施要素的互联互通。首批118项计量测试技术、装备、方法和案例纳入产业计量成果库,计量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服务重大工程成效显著。计量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息息相关,在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计量越来越直接地嵌入现代产业体系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实现实时在线精准测量和最佳控制,为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南海之滨,港珠澳大桥工程海底沉管顺利对接,自主研发监测系统打破国外垄断,用“海底天眼”成功破解精度控制难题,突显了中国计量品质;东海之畔,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从“静态建造”转向“动态调试”,计量为海工装备投入运营保驾护航;岭南大地,伴随着一辆辆纯电动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储供能装置等多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发计量测试技术和装备,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深耕不辍。从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国计量一次次刷新记录,为产业升级厚积薄发,有力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产业测量需求精准对接。为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计量测试难题,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积极探索产业计量服务新思路、新模式,密切跟踪产业需求、积极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深化产业合作,提升了计量服务产业的能力。首批486名专家入选产业计量专家库,“携手促产业、云上话计量”产业计量展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58门产业计量精品课在中国计量云课堂集中呈现,32个产业计量测试联盟相继成立,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全新上线运行。“长三角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挑战赛”引导需求与技术精准对接,实现区域计量资源共享,“入企帮扶”、计量特派员、咨询师等服务模式得以创新,为企业提供大量仪器设备校准、专用测试设备研制、关键参数测量、产品测试评价、系统方案集成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了一大批企业研制生产过程中的计量测试难题,形成了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服务案例,全面提升产业计量服务能力。

计量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举措

当前,全球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对加快计量测试技术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方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强大计量测试能力作为技术基础支撑。另一方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这需要我们加快提升产业计量测试技术水平,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所以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产业计量发展道路,特别是要把计量测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切实推动我国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力支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规划和布局,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供给。把握计量前沿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体系化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布局。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布局和发展特点,分析研究计量工作在支撑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切入点,积极争取将产业计量纳入地方重点发展计划,争取当地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渠道、服务能力提升和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调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积极性。加强本地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规划和差异化布局,不断探索和挖掘产业计量工作新领域和新增长点,引导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打造多层次、多维度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

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围绕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加强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解决“卡脖子”领域的问题。鼓励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打破行业壁垒,开展跨产业、跨地域的计量测试保障服务与能力建设协调,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加强计量资源开放共享,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发挥专业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推动计量和产业融合发展,提高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

强化产业计量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实现创新体系良性循环。紧密结合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测量技术需求,创新计量服务模式,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难题,将量值传递延展到产品的研发、设计、测试、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积极开拓计量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渠道,加强产业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测试方法和装备研究,利用网络、5G、区块链技术突破在线校准技术瓶颈,解决极端量等测量技术难题,打破计量测试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高端传感器等受制于人的局面,为精准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制造提供精准计量测试技术服务。鼓励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学协会开展协作攻关,破除计量科技成果向企业应用转化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器件和试验数据向企业转移应用的机制建设。鼓励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牵头成立产业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加强测量方法研究,制订、发布面向实际应用的、产业急需的技术规范,建立与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相适应的产业计量测试技术规范体系。

汇聚各方技术资源力量,加速形成促进产业发展优势合力。产业计量测试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应当用“大计量”的思维和理念去谋划和布局。这其中,既要有对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的积极鼓励和引导,更要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和优势;既要有国家层面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也要有企业内部实验室的参与,以及未来市场计量资源的培育。不管是怎样的主体形式,关键是要努力形成服务产业的集聚优势和合力。将各个产业的测试需求和服务供给汇聚在一起,通过“建中心、搭平台、组联盟”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和模式,形成三维多元的资源共享平台。

强化产业计量人才培养,尽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瞄准国际测量技术规则重构和产业变革方向,着力提升计量人才与产业匹配度,让企业成为汇聚计量人才的主战场。要围绕企业对精准测量测试的研发和技术需求汇聚产业计量人才,为其提供更多的全链条培训和实训服务,在企业研发、设计、试验、生产等一线锻炼计量技术人才,让计量成为产业人才发展的快车道。构建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计量科技人才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企业创新岗位设置,探索型号计量师、首席计量师聘任制度,加快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制度贯通衔接,确保计量技术人才成长与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转载来源:市场监督管理总局